王飛躍在PEC提示工程峰會上的「十個斷言」
王飛躍在2024 AI創(chuàng)新者大會暨PEC提示工程峰會上,發(fā)表了題為《人工智能迭代中的提示、對齊、引導工程:從新AI和知識自動化到系統(tǒng)智能生態(tài)》的主題演講。
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(tǒng)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教授,是智能系統(tǒng)、社會計算和復雜系統(tǒng)的建模、分析和控制等領域的權威專家,他在2024 AI創(chuàng)新者大會暨PEC提示工程峰會上,發(fā)表了題為《人工智能迭代中的提示、對齊、引導工程:從新AI和知識自動化到系統(tǒng)智能生態(tài)》的主題演講。
人工智能將來會是算法智能+語言智能+想象智能,王飛躍指出,”我們喊了十年,歐盟終于也從工業(yè)4.0轉到了工業(yè)5.0,從CPS轉到了CPSS,工業(yè)5.0核心是從之前的物理自動化轉到了知識自動化,否則我們不會有AlphaGo和ChatGPT,你們(提示工程師)會是未來的主力人群。”
王飛躍總結,在即將到來的未來時代,將由PAPAI++(提示、對齊、引導工程)主導,通過知識自動化重塑生產方式,用平行智能創(chuàng)造新的生活空間。
在這個世界里,人類不再是簡單的生產者,而是數(shù)字王國的統(tǒng)治者;AI也不再是單純的工具,而是構建社會的基礎設施。
更重要的是,該判斷揭示了一個關鍵趨勢:技術發(fā)展的終極目標不是取代人類,而是讓人類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。從“996到1023”的轉變,不僅是工作方式的改變,更是文明形態(tài)的進化。
我們從他的演講內容中,摘取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十個富有洞見的金句。
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(tǒng)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教授
1、AI的轉變
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正經歷一場靜默的革命。“現(xiàn)在對多數(shù)人來說,AI=Artificial
Intelligence,但這已經成為'老AI'。”王飛躍斷言,AI的內涵正在發(fā)生根本性轉變,從最初的人工智能,迅速演進為Agentic Intelligence,并正在向自主智能(Autonomous Intelligence)躍遷。這種轉變預示著,AI技術正從單純的工具屬性,向具備自主決策能力的智能體轉變。
2、新職業(yè)的出現(xiàn)
在這場AI變革中,提示工程師扮演著獨特的角色。“提示工程師是未來知識產業(yè)的快遞小哥”,王飛躍用這個生動的比喻,描繪了一個新興職業(yè)的未來圖景:“正如快遞員在電商時代連接商家與用戶,提示工程師將在AI時代擔任人類需求與機器智能之間的關鍵橋梁。”他隨后說道:"現(xiàn)在我可以說,祝賀現(xiàn)在入場的大家,進入了這個嶄新的很有希望的行業(yè)。”
3、神經網絡的緣起
在剖析AI的技術本質時,王飛躍回溯到了現(xiàn)代神經網絡的起源:1943年人工神經元網絡,是從控制論來的。1942年的摩西會議(Macy Conference)上,諾伯特·維納討論的Circular Causality(循環(huán)因果)理論啟發(fā)了沃倫·麥卡洛克(Warren McCulloch)思考神經元的循環(huán)連接特性,這成為了他與沃爾特·皮茨(Walter Pitts)隨后在1943年提出首個數(shù)學神經元模型的重要基礎。該模型后來成為現(xiàn)代深度學習的理論源頭之一。
4、智能的不可解釋
對于人工智能的可解釋性問題,王飛跅提出了一個顛覆性觀點:"去年是帕斯卡爾誕辰400年,我終于認識到了智能不可解釋,加多少形容詞都不可解釋(除了某個非常具體的問題),但可以治理,必須治理。"
這一判斷,將AI研究的重心從“可解釋性”轉向了“可治理性”,為行業(yè)發(fā)展指明了新方向。
5、數(shù)字的平行世界
在未來社會形態(tài)方面,王飛躍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判斷:“將來就是三個世界、三種人類,我們人類占了不到5%。80%以上是數(shù)字人、平行人口、平行服務。”
這個預測描繪了一個由物理世界、數(shù)字世界和混合現(xiàn)實構成的多維社會形態(tài)。在這個新世界中,是AM(自動化管理)的世界,機器人、數(shù)字人就把活干了,這意味著,人類將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,轉向更具創(chuàng)造性的工作。
6、新的工作方式
基于此,王飛躍提出了一個提示工程師的新概念“1023”:即從“996的碼農轉為1023”,把10月24日過成碼農節(jié)就是疏忽了,那是11位,要減去2的零次方,所以是1023——10點上班,2點下班,一周就工作3天。更大膽的是,他預見"每年的10月23號放假,一直放到第二年的1月23號。"
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制度改革,而是對未來生產力極大提升后,人類生活方式的重新定義。
7、未來的知識體系
在知識體系重構方面,王飛躍教授預測:"將來就剩下一個交叉學科,其他都不要學了,因為其他都是常識,你看諾貝爾獎都給了計算機,化學獎都給了計算機,跟傳統(tǒng)學科都沒有半分錢關系。"
這一判斷說明,未來的學科邊界將被打破,跨學科融合將成為主流。在知識生產方式上,王飛躍提出:"將來一定是小問題、大模型”。
8、AI的本質屬性
對于AI的本質屬性,王飛躍提出了三重構成理論:"人工智能將來就是算法智能+語言智能+想象智能。”這一判斷,超越了傳統(tǒng)的計算智能范疇,將語言能力和創(chuàng)造性思維納入AI的核心特征。
他強調,這種智能必須遵循"真道"原則:"可信、可靠、可用、有效益,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。"
9、個人的身份定位
對于未來個人身份的定位,王飛躍也做出了獨特預測:"因為你將來一生下來,就有一個數(shù)字王國,你就是那個王國的國王,你要管理他們。"這意味著,每個人都將擁有自己的數(shù)字資產和數(shù)字身份,需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數(shù)字疆域。在這個數(shù)字王國中,"基于智能合約的新世界,基于區(qū)塊鏈智能的新世界”將成為基礎設施。
10、人機的合作關系
而從系統(tǒng)設計的角度,王飛躍強調:"最后一個里程碑,就是把面向人的管理系統(tǒng),面向計算機的操作系統(tǒng),合二為一變成了像水一樣無處不在(H?OS)。"這預示著,未來的智能系統(tǒng)將實現(xiàn)人機系統(tǒng)的深度融合,打造真正的普適計算環(huán)境。
注:本文根據(jù)王飛躍教授在2024年AI創(chuàng)新者大會暨PEC·提示工程峰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,經本人確認。
本文章選自《數(shù)字化轉型方略》雜志,閱讀更多雜志內容,請掃描下方二維碼